实验室的基本情况
1999年12月,学校在合并原有的电工学实验室、电工基础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基础上,成立电工电子实验室,隶属学校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二级管理。
2002年通过了安徽省教育厅组织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合格评估验收。2003年被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省级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电工电子实验室位于翡翠湖校区3号实验楼和南校区逸夫科教楼,教学用实验室使用面积为3111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74万元,仪器设备2508台(套),使用仪器设备齐全,布局合理。
 电工电子实验室现专、兼职实验技术人员18人,平均年龄44岁,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0人,技师1 人,初级及以下4人。
 实验室主任:徐晓冰,讲师,工学硕士。
 电话:3831053
                      
实验室主要功能与特色
 电工电子实验室实验教学定位在夯实基础、突出综合与创新,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依托于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先进的实验仿真手段和配套的实验装置,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多层次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体系。
1、实验教学内容组织和安排上,针对不同专业学科的要求,编写实验教学大纲,精选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实验教学模块,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由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或高水平教授牵头的实验教学模式。目前已初步形成的各实验教学模块有:
A.以李国丽教授牵头的电类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块;
B.以刘健副教授牵头的电类电路理论实验教学模块;
C.以潘平副教授、马红杰副教授牵头的非电类电工学实验教学模块;
D.以王建平教授、李国丽教授、潘平副教授牵头的电子综合设计与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模块。
2、实验方法、手段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网上预习,仿真,多媒体辅导实验和学生日常预习、教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增加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丰富了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电子仿真技术,使虚拟实验和实际实验共存,突破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实现实验的方法和手段的多层次。
3、实验教学环节的安排与管理上,宏观调控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合理安排实验时间。突破传统的教师安排实验的单一模式,采用教师预约排课和学生选课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进行。
 建设了实验教学预约管理系统,在教学时间内,开放实验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爱好,预约实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教学资源。
 实验室承担的主要工作
 电工电子实验室承担我校理、工学和管理学的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38个专业约4800名本科学生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工作,涉及面广,每学年实验教学工作量达217000人时,工作量大。
 开设的实验课程模块有:
1、非电类电工学实验:电工与电子技术(Ⅰ)、电工与电子技术(Ⅱ)、电工技术电子技术(Ⅰ)、电子技术(Ⅱ)、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2、电类的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实验: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
3、电子综合设计与课程设计:电子电路综合设计、EDA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方向
a.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中的综合性设计内容,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b.建立电工电子实验室的全日制开放制度,实行教学实验内容必修学分制和自选实验选修学分制相结合方式,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动手能力。
c.完善创新性实验内容和实验设备,如:学生自主性实验项目设计与实验,教师指导性大学生课外电子科技作品,单片机作品等。
d.加强实验人员的自身业务和岗位技术培训,鼓励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研究。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为主导,教师和实验人员为骨干的实验教学、科学研究队伍。
e.建立学生科研创新实验基地,在学校相关扶持政策和机制下,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添置符合专业技术发展方向的科研创新实验设备,使得学生科研创新实践内容更加丰富多彩。